个人资料

LJW315

表达、学习、切磋、提高。 

文章数量:167

点击人次:1179779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外出采访偶遇的感悟

生活点滴类

李圣杰

[@more@]

前几天,我离开广州前往200公里外的一座城市采访,这是我的日常工作:白天采访,晚上就写文章,然后就发稿、编稿、排版等,日复一日,已是二十余载。

因为下月刊正好是新年的第一刊,需要采访一些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作为新年《企业发展综述》的主要内容,所以,全社所有的记者都主动和全国各地的企业联系。采访这家企业是我刊的一位记者主动联系上的,对方接电话后表示愿意接收采访,但也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一定要一位社领导同往。这位记者考虑到我近几天有些空闲就叫上我了。采访的对象具体是谁还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采访的企业是当地一家很有实力的钢化玻璃生产企业,董事长姓王,听声音好象还蛮年轻。

二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找到这家企业的时候已近中午时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很漂亮的小姐,她把我们带到一个很宽畅很毫华的的办公室后告诉说董事长在隔壁的会议室开会,并说要去把王董叫来,我们连忙制止小姐,告诉她不用叫,我们等他开完会就是,小姐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就礼貌地准备茶水去了。

出于职业的习惯,在等采访对象的空间,我们全方位地打量了这家有名的企业。企业设在这座城市的开发区,占地面积很大,应该不会少于100亩;粗略一刊,有着三层楼高的大型的生产车间有六个,职工宿舍是一栋六层高的小洋楼,从楼房的长宽高来估计,至少可住员工500人以上;办公楼正对着进门,无论是建造还是外型设计最为考究,蝴蝶状的外型设计特色使远处观赏的人还会误认为是一只展翅遨翔的巨型蝴蝶,特别有情趣;我们所待的这个办公室看来就是董事长的办公室,从内部摆设来看,主人是一个既有雄心壮志又是十分务实的一个人:整个素雅为基调的氛围中,一台宽大得足可以放上两部小车的大版枱让人见之就难以忘怀,靠近枱前的左前方,耸立着一直一米多高正作展翅飞翔状的铜铸大雄鹰,可谓气势磅礴。

很显然,这是一家确实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企业的主人也一定是个目光远大,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欣赏到了这里,心中不免对这家企业以及企业的主人产生了几份敬意,我当时就想:要好好地采访王董,尤其对他的发展历程要进行详细的采访——。

正想着,一个身材伟岸的青年男子大步走进办公室,边走边一迭连声地说:“对不起!我在开会,让您们久等了”。

“是您!”就在我们面对的时候,我和王董几乎是同时认出了对方。原来王董名叫王浩,是我的老朋友,他曾经是某传销公司的总裁级传销商,九八年以前的五六年时间里,我们几乎是每个星期都要通一次电话,每个月都要在一起吃一顿饭,当然,每次都是他抢着买单。九八年取缔传销以后,我就和他失去了联系,我也曾试图和他取得联系,但一个电话都打不通,时间一长,也就慢慢地淡忘了,没想到竟然在时隔八年之后又一次奇迹般地相遇了。

我表现得很兴奋,王董表现得更是高兴,他一把拉着我的手左右端详,然后字正腔圆地说:“还是老样子,只是头上多了几根白发”。

“您也没什么变化,要说有变化,只是变得比八年前更自信、更有魄力和魅力了”这是我时隔八年见到他的最真实的感受,绝对没有溜须的成份。对于他,我是太了解了。八年前的王浩就是一个很自信也很有魄力的人物,尽管他加入当时的传销事业并不是很早,相对于我国第一代的传销商来说至少要晚到二至三年时间,但以他夺人先声的气势和过得硬的发展网络事业的能力,很快就成长为一个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总裁级的传销商,到九八年国家取缔传销为止,王浩的总收入至少在二千万以上,当然,这个数子只有玩得最好的我们几个才知道。

认识他还是因为职业的原因。那时的我担任了〈现代企业报〉的总编辑,九三年,我就采访过他,不过那时的王浩才刚刚接触传销,对传销的认识还相当的模糊。三年后的九六年,我因撰写〈从零点到百万〉一书,要采访一批领袖级的传销商,所以我就又一次采访他,因为此时的王浩已是一个如日中天的领袖级传销商。从这次采访中,我深深地感觉到眼前的这为比我小十多岁的年轻人有着深邃的思想,尽管他已赚到了上千万,但他对当时传业界中混乱的局面深表忧虑,尤其是对当时的传销业中普遍存在的不讲诚信致使信誉资源大流失的现象更是忧心忡忡。当时的王浩就说他想改变这个现象,但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微薄了。他还告诉我说,总有一天他会永远地离开这个行业,如今果真是离开了这个行业。

真是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从见面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谈,在酒桌上,在桑拿房、在宾馆里、在办公室里-------,我们总是谈不够。从谈话中,我得知他的企业已是一家即将上市的总资产过了十亿的大型企业集团,他本人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企业家。

回到广州是第二天的下午。一路上,我都在想一个问题:直销确实是一个让有能力、有魄力、有志向的人在短时间内成就一番大业,假如当初没有传销这种营方式,假如王浩没有进入这个行业,假如他只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假如他没有赚到奠定今天的事业起了十分关键作用的二千多万元-------,可以肯定地说,他不会有今天的宏大事业,即使有旀很可能要推后几年乃至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情。

«上一篇:中国直销道路坎坷之我见   下一篇:参赛文章《创新才有出路》»

评论(0) 点击次数(4258)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