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poly
文章数量:997
点击人次:5206147
- ·2017年04月
- ·2017年02月
- ·2017年01月
- ·2016年12月
- ·2016年11月
- ·2016年10月
- ·2016年09月
- ·2016年08月
- ·2016年07月
- ·2016年06月
- ·2016年04月
- ·2016年03月
- ·2016年02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12月
- ·2015年11月
- ·2015年10月
- ·2015年09月
- ·2015年08月
- ·2015年07月
- ·2015年06月
- ·2015年05月
- ·2015年04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5年01月
- ·2014年12月
- ·2014年11月
- ·2014年10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7月
- ·2014年06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4月
- ·2014年03月
- ·2014年02月
- ·2014年01月
- ·2013年12月
- ·2013年11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3月
- ·2013年02月
- ·2013年0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8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2月
- ·2011年11月
- ·2011年10月
- ·2011年09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6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4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1月
- ·2010年10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09年09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6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3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转载】 李嘉诚:企业家所有失败都源于贪婪
-
非直销
文/摘编自《李嘉诚传:峥嵘》 编辑/i黑马
i黑马:李嘉诚个人负责包销的近亿股新股,现金10.38亿元,仅仅是包销长实新股,李嘉诚就账面损失3.5亿元,更重要的是,根据发行新股协议,李嘉诚可以从已包销出手的新股按比例提取佣金,但是,李嘉诚分文未取。
李嘉诚认为,企业起伏在国内国外都有,最要紧的是企业不论大小,一定要有核心业务,经济整体往下掉50%时,你的业务只掉10%,这就是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可以在经济起伏时起到很大作用。宏观调控虽然是国家的规划,但国家是不会让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钢铁)现在若不控制,将来问题不小,民营企业机会还有,现在不要放弃,困难时要多探讨多听意见,要更投入,要自己努力改变环境。
走偏路走歪门邪道的商人发展快掉下去也快,100%的失败是因为贪婪。要知止,走正途最好。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
长江集团是如何通过收购策略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而如何的风险管理可以使得集团整体保持平稳的收入和盈利之余,也能不断增长呢?
整个和记黄埔的货柜码头业务是由其在香港的旗舰公司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运作开始的。和黄1977年成立后,一直将货柜码头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头戏。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此项业务便开始不断向海外扩展。
李嘉诚今时今日的地位,对香港经济举足轻重,一举一动都惹人注目,每当市场传出李嘉诚入股某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价无不三级跳,跟李嘉诚买股,往往成为散户发财的捷径,不过,长和系入股的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要跟也要跟得小心。
李嘉诚入股性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上市时入股、现货现金吸纳、可换股债券。“比如和黄许多时入股,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原因,纯粹因为资金多,用CB(可换股债券)入股,好过把钱放在银行。”梁伯韬指出,和黄这类跨国企业都会设有独立的财务投资部门,管理流动资金,入股一些公司往往只是为了增加资金运用效率。
每一个机构有不同的挑战,很难有绝对放诸四海皆准、皆适用的预制组件,老实说我对很多表面的、人云亦云的专家分析是尊敬有加,心里有数,说得俗一点,有时大家方向都正确,耍的却是花拳绣腿、姿势又不对。管理者对自己负责的事和身处的组织有深层的体验和理解最为重要。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和黄集团于1991年收购了英国最繁忙的港口费利克斯托港,迈出了全球化拓展的第一步。之后的数年里,和黄就已经将其货柜码头业务扩展至全球不同的策略性地理位置,包括中国内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的二十个国家与地区。目前,和黄经营着全球30个港口,共170个泊位。集团到2001年年底已共处理了2700万个标准货柜。根据和黄1995至2001年年报资料显示,货柜码头业务的收入这几年仍然是稳步增长。
货柜码头业务的总收入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其港口业务分散在不同地区,无论集团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大环境,各港口受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好、盈利增长快的地区往往可以支援表现相对较差、盈利增长缓慢或呈负增长的地区,使集团的码头业务的整体盈利始终保持正增长。
为了对这一互补效应有一更深入的认识,比较香港地区、中国内地及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货柜码头对集团整体业务的贡献。这三个码头分别是香港本地的国际货柜码头、中国内地的深圳盐田码头以及英国费利克斯托港。
三地货柜码头从1997年开始的吞吐量增长率。虽然三地码头在过去五年里吞吐量增长有快有慢,有正有负,各有千秋,但简单地加加减减后发现,整体业务始终保持着增长态势,且还相当稳定。
即便是遇到特殊情况,如2001年欧美经济持续放缓及当地货柜码头行业的竞争程度越发激烈,和黄在香港和英国港口进出口货物数量均下降,吞吐量呈负增长;但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使深圳盐田港吞吐量始终保持大于20%的年增长率,从而令和黄整个集团的港口业务在2001年并未受累香港和英国方面的不景气而大幅下滑,而是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可见,和黄由于实施了业务全球化的策略,使得其各种投资风险得以合理分散,并确保业务及盈利整体上保持稳定的放大增长。
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旗下四间公司集资103亿元,其中29亿元用来收购大东电报局4.9%股份,这是香港有时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资活动,对市场影响深远,引起市场轰动。
李嘉诚亲自向媒体解释集资行动,回答记者提出的各项问题。起先李嘉诚一律用粤语作答,但当翻译谈到101亿元时,李嘉诚即时抢过话题,迫不及待地用英语抢答,反映其春风得意的绝好心情。
这次庞大的集资案,长实承担一半金额,其余由包销商及股东负责。其办法是按当日市价折让两成,具体分配是:长实以十供一,每股供款10.4元的形式集资20.78亿元,和黄以八供一,每股供价11.2元的形式集资37.53亿元,嘉宏以五供一,每股供价4.3元的形式集资20.78亿元,港灯以五供一,每股供价8元集资24点18亿元。四家公司集资总额103.27亿元。
这次供股集资的特点是,采用连锁包销形式,即大股东与控股公司除了按所持股份供股外,还会再多包销一部分新股,使得他们承担了其中一半的包销任务。
至于其余一半新股,则由万国宝通国际、获多利、新鸿基、加拿大伯东融资及百利达亚洲负责分销。如所有股东接纳供股,长实系所吸纳资金可达65.06亿元。其他包销商则负责集资51.06亿元。
正常情况下,这点资金对五大包销商来说,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就在几个大包销商签署包销协议之墨迹未干之际,市场逆转,受外围大市影响,香港股市调头向下,一路狂跌。最终,四大券商接获股东认购只占总数的0.1%~0.4%,接近五成的股份则由包销商独立承担。
面对如此熊市,券商叫苦不迭,现在又要根据合约背负50亿元的供股。就算他们有能力供股,也会在禁售期过后疯狂抛售,对市场构成沉重压力。因此,许多人游说李嘉诚,当机立断放弃供股集资。这也是券商的基本立场。但站在李嘉诚的角度,取消供股计划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李嘉诚旗下四家公司在香港证券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信誉一向超卓。一旦因为市场因素突然取消供股,会予人话柄,认为长和系投机圈钱,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李嘉诚对百亿集资计划解释得很清楚:“这次集资,其中一半是由我认购包销的,和其余包销商的正式合同还没有签署,如果要暂时取消在法律上是可以的。但我不想给人批评为不守信用,因为股价跌落就取消包销,以避免损失,所以我个人承担的责任一定照数兑现。我希望维持长和系的合理股价,老实说,原因之一,也是在巩固长和系各公司的信誉。”
况且李嘉诚动议的百亿集资计划,在资金的流向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与部署,况且许多项目已经开始了前期投入,这显然是李嘉诚所不愿见到的。而且这些包销商一路以来都是依靠李嘉诚这个大财主找食的,如果得罪了李嘉诚,他们在香港还有饭吃吗。包销商权衡利弊,也不敢贸然开罪李嘉诚。而实质上,这班包销商又与过百个分销商签署了分销协议,最终50亿元,也未必全由他们四大包销商承担。
事实上,李嘉诚个人负责包销的近亿股新股,现金10.38亿元,仅仅是包销长实新股,李嘉诚就账面损失3.5亿元,更重要的是,根据发行新股协议,李嘉诚可以从已包销出手的新股按比例提取佣金,但是,李嘉诚分文未取。正是李嘉诚这样至诚的务实的作风,最终使得长和系百亿元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正是因为这一集资计划,使得李嘉诚财团鹤立鸡群,在香港十大财团中的地位遥遥领先,其财政基础也更加稳健健全。
1987年,长实除税后综合纯利达15.89亿元,较1986年之12.83亿元,激增3.06亿元,增幅达23.85%。
话说美国宝洁公司多年前想进入中国内地洗涤剂市场,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1988年,和黄帮助世界护理洗涤业巨头宝洁进入了它梦寐以求的中国市场,条件是以3000万的投资获取了合资公司33%的股权。原来,内地13亿人用的洗发水,都与李嘉诚有关,那些恍然大悟的人或许不得不说:又关卿事。
1997年,宝洁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协议重组中国内地合资控股公司宝洁和记。根据该协议,宝洁可于1998年年初把所持之69%权益增至80%,并可于20年内行使多项认沽/认购权,以便在2017年前把所持权益增至100%。
十年前与和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后,随即万事大吉,该公司董事长称,李嘉诚旗下公司,“是我们在中国生意上的宝贵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到底有多宝贵,直到1997年年末人们才能掰着手指头算出来,李嘉诚当时把手中所持宝洁公司的11%的股份出让给美方合伙人,作价6.5亿美元,与当时仅为3000万美元的投资相比,短短五年间获利二十余倍。之后李嘉诚仍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价值估计为12亿美元。尽管竞争激烈,该公司仍然牢牢把持着中国洗涤护理行业的第一位置。
2004年5月12日,和记黄埔香港公司宣布,作价150亿港元将手中持有的20%广州宝洁股权全部出售,一笔过赚走137亿港元,接近和黄2001年143亿港元的盈利。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形容这笔买卖是一个“让人牙根发软的肥鸡腿交易”,他否认出售宝洁是为了填补和黄3G业务的亏损,而主要是为股东创造价值。霍建宁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要的就是‘哗’的一声的感觉。”
在全球范围内,和黄精心构织着多元业务网络。面对今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质优价平的资产俯拾皆是,坐拥千亿实力的李嘉诚选择了加远实施其既定目标的战略,在淡市中加大拓展港口、电讯业务的力度,务求引领公司拓展新的领域,开辟新的产业,迈向新的目标,攀登新的境界。
继2001年在六个国家中收购八个港口业务后,2001年以来和黄仍在并购方面大展拳脚,试图确保其世界码头业领导者的地位。从投资举动判断,发展中国家的航运业市场将成为拓展的重点之一。观察和黄投资方式,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即和黄入股企业,大多采取透过购入可换股债券(CB)进行。
据业界分析,采取CB战略收购的确有可取之处。对发行CB的公司来说,可带来即时的现金支援,易于引起调动市场的正面反应。作为CB的持票人,则可进退自如,因势随时行使,相对减低投资的风险。
截至2001年年底,和黄拥有千亿现金在手,净负债与净资本之比仅仅是0.7%。但业绩公布后,竟因为拥有巨额现金而在财务方面遭人指点保守,这是稳健的和黄多年来首次出现的新气象。一家大型跨国集团,因为资金严重过剩而遭人说三道四,可谓空前绝后。
尽管在2001年的年报中显示,和黄的财资队伍及其出众表现可媲美任何一家银行,但公司在或然负债和获得特殊盈利的能力上,依然引起有关方面的强烈质疑。《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公开撰文批评和黄的透明度不足,没有披露公司或然负债的基本情况,就算是和黄小股东,也是不知所谓。
和黄在高调反击后,四月下旬,专门安排财务董事陆法兰接受了该报的访问,但所做的解释似乎仍然未能完全平息有关方面的疑虑。和黄2001年总负债为1390亿港元,比上年大幅度增加27.52%。陆法兰解释,子公司向NEC和摩托罗拉[微博]订购3G手机,和黄为此做出必需的财务担保而承担责任,购置手机的款项已准备妥当,一旦交易完成,相关的或然负债便会在短期内取消,这项担保符合惯常商业做法。陆法兰认为,如在年报中列出详细资料,则会太过繁杂,而且大部分股东都不会关注这些事项,股东关注的主要是和黄之投资方向与回报。
《亚洲华尔街日报》居然对此仍然做出质疑,再次把和黄同安然相提并论,指出安然股东同样对公司负债不感兴趣,结果招致沉重损失,最后全军覆没。很显然,该报完全以美国人的商业理念揣度东方人的经营哲学,难怪有如斯疑虑。
业界流传一种观点,认为和黄赚取特殊盈利的能力将会逐渐下降。主要理据是和黄太精于计数,对于自己投资专案的价值和价格有着极为精到的把握,一向善于运用高沽低买的策略,制造大量非经常性盈利。且低进高出的投资手法,将招致未来投资目标选取上的困难,更因为李嘉诚个人的投资风格,造成卖出时产生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谁都知道,李嘉诚是高出。其实这完全是纸上的臆想,2007年和黄出售和电印度的策略,就丝毫未看出有这方面的障碍。
«上一篇:为什么科技公司的高管们却限制子女使用高科技产品? 下一篇:宋宏伟口述:从可口可乐到快的打车,差点儿一辈子卖糖水»